1938年9月8日凌晨两点天津配资大本营,湘江雾气老厚。武昌方向的短波电台里忽然钻出一句急促暗号,收报员把纸条递给周恩来,上面只有一行字:“申请中断任务——我已陷入感情漩涡。”落款是长沙外围情报站“清秋”。这位“清秋”,真名王曼霞。

追溯起点,她出生在天津珠宝商世家。1920年代末,北洋遗风仍在纸醉金迷,她却偏爱躲进女师大的图书室读《新青年》。九一八后,北京学生示威潮此起彼伏,她高声疾呼“白山黑水,寸土必争”。时局逼人,她不再是精致的闺秀,而成了举着大旗的宣传骨干。1936年西安,她暗中宣誓入党,联络人给她一句评价——“表面温婉,内芯锋利”。
正因这份锋利,组织把她派去长沙。那时长沙是第二战区的情报枢纽,多方势力犬牙交错,国民党内部更布满不同派系。周恩来给她的定位很明确:接近陈尔晋,摸清其部队调动意向。陈尔晋乃蒋系干将,警惕性极强,几乎不允许陌生人靠近。

潜伏过程充斥着戏剧感。为了“偶遇”,王曼霞化名“李铭秘书”,混进本地绅士圈。酒会、骑马、夜谈,她一一参与。有一次她故意在马场摔下,脚踝红肿天津配资大本营,陈尔晋俯身相扶,两人第一次正面交谈。男人的戒心在这一瞬间松动,也为后面发展埋下伏笔。
再往后,感情迅速升温。国难当前,二人谈论的并非风花雪月,而是“如果长沙失守,百姓该往哪儿撤”。这种带着家国味道的交心让王曼霞犹豫:任务与情感已密不可分。终于,她发出了开头那封申请中断任务的密电。周恩来回信只有四个字:“权衡再上。”字少,却意味深长。

她决定继续潜伏,也决定顺势结婚。婚礼在岳麓山下举行,鞭炮与号角混杂。来宾看到一对璧人,却没人知道新娘早把誓词拆成密码寄往汉口。表面是喜事,核心却是一次豪赌——能否利用婚姻拿到战略机密。
新身份带来巨大便利。陈尔晋夜里批阅军政文件,她就边递茶边默背要点;清晨丈夫去军营,她立刻将情报写成米粒大小字条塞进发油瓶内,由菜贩带出城区。然而暗流难挡。结婚两个月后,陈尔晋发现妻子外出轨迹诡异,开始暗中跟踪。一天深夜,他轻声问:“你到底是谁?”王曼霞只回一句:“如果我有危险,你愿不愿意救我?”对话到此嘎然天津配资大本营,却留下一道裂缝。
三周后,他亲眼目睹妻子用显影药水洗出文件,真相大白。照常理,他应立即上报;可他沉默。王曼霞告诉他:“组织从不勉强,你若相告,我无怨。”陈尔晋把窗户关上:“这局棋,我跟你一起下。”短短十七字,对夫妻关系是颠覆,也是再生。

此后两人成为双线特工,王曼霞主外联,陈尔晋主内应。他利用职权改动防区图,让日军数次空袭扑空;她将长沙弹药储量、电台频率全部汇往延安。看似波澜不惊,实则刀尖起舞。
时间推到1949年5月,解放军逼近上海。中央希望策反沪防总指挥汤恩伯的嫡系,为总攻减压。这次仍由王、陈二人执行。“最后一跳,成败在此。”王曼霞对丈夫说。他点头,没再多话。可惜,他们的住处被旧上海滩上的一名军统叛徒出卖。5月9日夜,毛森带人破门搜捕,两人先将收集到的十多页名单塞进炉火,又把襁褓婴儿藏在床底板。之后双双被押往极司菲尔路76号。
酷刑接连十日,电击、竹签、老虎凳轮番上阵,腹中六个月大的胎儿也未能幸免。面对威逼利诱,两人只字未吐。毛森恼羞成怒,5月19日凌晨押赴闸北公园。王曼霞要求与丈夫并肩而立,理由是“省得子弹浪费”。清晨枪声三响,雨点似的鸟群惊散。上海在八天后解放,但这对夫妻没有看到胜利的旗帜升起。
关于他们的资料,解放后长期封存。直到1960年代整编烈士档案时,王曼霞那封“申请中断任务”的电文才重见天日。审核员写下评语:“明知铁网,仍向前走,殊为难得。”

王、陈的故事给情报战留下两条启示:一,潜伏与情感永远绞在一起,合则事半功倍,失则全盘皆输;二,情报线的安全大多毁在后期松懈,叛徒比敌军更可怕。这两条,在当年如此,在今天亦未过时。
2
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