近日,也门胡塞武装总理拉赫维,在首都萨那的一次空袭中当场丧命。这次行动的主角,是以色列空军。以色列出动了10架F-15战机伍洲配资,从本土飞了将近2000公里,直接打到了也门首都萨那。每架飞机都带着一吨重的钻地弹和激光制导炸弹,袭击目标直指胡塞武装的高层聚会。可以说,这是一次典型的远程斩首行动。
胡塞方面后来也证实,总理拉赫维和几位部长在袭击中身亡。更讽刺的是,当时他们正在开一个总结过去一年政绩的研讨会,结果还没开完,就被以色列的炸弹送上了黄泉路。以色列为什么要下这么狠的手?很简单,这是报复。
胡塞武装这段时间疯狂向以色列发射导弹和无人机,甚至还袭击红海的国际航运。虽然以色列拦截了大部分导弹,但对国内的心理冲击很大。尤其是胡塞对特拉维夫、本·古里安机场的袭击,更是触动了以色列的底线。所以,以色列必须给出一个血淋淋的回应。
很多人说,以色列之所以能做到这一点伍洲配资,背后离不开美国的情报支持和卫星监控。确实,这种跨国斩首,单靠以色列自己可能难度太大。美国有全球最强的监控网络和空中加油能力,两者一配合,就成了一张天罗地网。
那么,这次袭击的效果大吗?短期来看,确实震撼力十足。胡塞武装包括总理在内的一大批高官死了,胡塞政权的“脸面”被狠狠打了一巴掌。以色列国内也能交代,至少在舆论上占了上风。但问题是,胡塞武装真正的实权人物并没有动。胡塞的最高领袖阿卜杜勒·胡塞压根不在场,他是胡塞武装的精神领袖,也是组织的核心。他手下的国防部长、总参谋长和一批在伊朗受训过的战地指挥官,也都安然无恙。换句话说,被炸死的总理和部长更多是行政官员,而不是掌握军权的核心人物。
所以,也门反对派才会说,这次打击的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。胡塞的导弹照样能打,以色列的威胁也不会因此减少。更麻烦的是,这样的斩首行动,只会让胡塞的报复更加猛烈。这就意味着,冲突不仅不会降温,反而会升级。
从更大的格局来看,以色列这次把战火烧到了也门,等于在中东开辟了新的战线。过去,以色列主要盯着加沙的哈马斯、黎巴嫩的真主党、叙利亚境内的伊朗势力。现在,又把胡塞拉进来,战线一下子拉长到几千公里。
之后的局势会如何发展,有这么几个判断。首先,胡塞不会因为总理死了就垮掉。其次,以色列的远程斩首行动不会停。这一次成功了,未来还会有第2次、第3次。值得一提,美国的角色很关键。只要美国继续提供情报和后勤,以色列就能维持这种跨国打击能力。但如果美国有一天觉得风险太大,不想继续深度介入,那以色列单独行动的难度会大很多。
总之,这次袭击给了胡塞武装沉重打击,但胡塞真正的军事实力没有受到致命影响。因此这场冲突不会结束,反而会进入一个更危险的局面。
来源:《也门胡塞武装证实其行政机构负责人被以军打死》 新华社
亿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